要闻民生原创手记网评视频图片国内国际体育文娱专题
近距离体验城市之美
2020-07-11 17:43:08
来源:人民网

咪咕熊猫家族、成都邮政熊猫邮局的YOYO、千幻星空的“熊非熊”等千奇百态的成都熊猫形象;巴布熊猫、喜团子、熊猫潘戈、七彩熊猫等熊猫人偶形象……今年端午,全成都的“熊猫们”齐聚天府绿道桂溪生态公园,参加了一场不寻常的运动会——2020年中国·成都(天府绿道)首届国际熊猫运动会。全天候的赛事设计了“火锅”举重赛等七大趣味比赛关卡、健康夜跑专场等四大主题赛事,蕴含多个成都文化标志,让市民近距离感受绿道之美,体验成都独特的城市生活美学。

  这仅仅是成都今年350多场天府绿道健身系列活动中的一场,也是众多“绿道+”创新生活方式的其中一面。

  近年,成都坚持把绿道建设作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以生态为本底、以产业为支撑、以田园为基调、以文化为特色,高起点规划建设1.69万公里的天府绿道,实现生态保障、慢行交通、休闲旅游、城乡融合、文化创意、体育运动、农业景观、应急避难等多种功能,构筑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熊猫运动会吸引市民广泛参与

  6月25日早上,成都天府绿道桂溪生态公园里彩旗飞舞,造型各异的熊猫指示牌、故事牌随处可见。“这次比赛的设计很新颖,融入了很多象征成都符号的东西,比如我们团队参加的‘火锅’举重赛和‘糖油果子’投球赛,很好玩。”成都伊藤洋华堂有限公司代表队队长、企划事业部副部长刘华丽表示,“能让市民真正走进绿道来体验,令人兴奋。”

  熊猫运动会赛场分为七大主题关卡,包括“龙泉山跨越赛”、“蓉欧快铁”运输赛、“熊猫抱抱”接力跑、“绿道平衡车”比赛、“成都串串”掷壶赛、“火锅”举重赛、“糖油果子”投球赛,每个比赛项目的主题都极具成都市井又优雅、传统又创新的气质。另外,健康夜跑专场、足球专场、皮划艇专场、平衡车专场等四大不同类型的主题赛事也分别在锦城湖公园、青龙湖湿地公园等绿道分会场举行,广邀更多市民参与。

  现场也不乏诸多外国友人的身影。“这是一个促进国际化交流的好机会,成都真的是一座极具包容性的城市。”31岁的Jason Walls是成都D—BAT棒球学院的外教,来自美国的他在成都定居已3年,酷爱户外运动,“桂溪生态公园、锦城湖公园,都是我健身跑步常去的地方,这里的生态环境真的越来越棒。”

  作为深受人民喜爱的“国宝”,大熊猫是成都走向世界的名片。“熊猫是成都重要文化符号之一,和天府绿道相结合能带给市民更健康好玩的生活方式。”赛事主办方之一的成都天府绿道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骋表示,本届熊猫运动会组建新经济企业、红旗连锁、国际学生等10支队伍参加,现场还有30多个造型可爱的熊猫人偶。从参赛队伍构成来看,本次运动会广泛聚合了国际学校老师、留学生、外企在蓉员工、城市产业代表、城市家庭代表等。

  “绿道+”模式促进生态价值转化

  城市需要美学,美学则需要良好的可持续生态底蕴作为轴承和依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8年以来,成都成立了公园城市研究院,组建了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努力营造天府绿道、山水生态、乡村郊野、城市街区、人文成都、产业社区“六大公园场景”,规划建设天府绿道体系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着力建设具有高颜值、生活味、国际范、归属感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作为公园城市的重要抓手,成都从2017年起谋划推进区域、城区、社区三级天府绿道建设。根据规划,成都天府绿道将以“一轴两山三环七道”为主体骨架贯通整个城市,全程1.69万公里,涵盖1920公里区域绿道、5380公里城区绿道及9630公里社区绿道三级绿道体系。天府绿道已成为推动城市发展之变、生活之变、治理之变的驱动性工程。截至2020年5月底,成都天府绿道已累计建成各级绿道3689公里。

  同时,成都也将目光投向绿道的生态价值,探索生态价值向经济社会价值转化的绿色发展路径。“举办熊猫运动会,也是促进天府绿道的绿色经济价值转化的一次实践。”陈骋表示,天府绿道严格按照“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理念规划建设,今后还将推出更多“绿道+”的创新文娱活动、生活方式、商业模式,创造全新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带来经济效益。

  成都持续依托绿道体系,正加快布局培育乡村旅游、创意农业、文化展示等特色产业,以“绿道+”串联起“以道营城、以道兴业、以道怡人”的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如今,这样一条让市民静心散步、亲近自然,同时与社区生活、公共空间、乡村振兴、生态治理相融合的“绿色卷轴”,已成为热门打卡地和旅游目的地,更成为独特成都生活美学与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载体。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浙江省文明办网示范单位
网站备案:
浙ICP备0603712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绍兴公安网络警察服务平台
主办 浙新办[2006]2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40074
举报邮箱: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