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17日电 (记者罗知之) 中小企业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疫情冲击下,中小企业发展承压,为此出台了一系列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的政策,这些政策效果如何?怎样实现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的目标?人民网金融近日对中小企业协会执行会长张竞强进行了专访,聚焦中小企业发展。
人民网:疫情冲击下,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仍面临一系列困难和考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主要困难问题有哪些?
张竞强:首先,资金紧张成为当前中小企业的最大困难。融资难、融资贵历来是制约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问题,而且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疫情发生后,90%的中小企业陷入困境,企业大面积停工,营业收入骤降,固定支出不减,加剧了资金紧张的局面。
第二,需求不足是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进入6月以来,需求不足较为明显。近一半中小企业反映,国内订单减少10%以上;6月小企业PMI为48.9%,比5月下降1.9个百分点,说明小企业当前遇到困难更多。
第三,稳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突出,用工需求下降,裁员减薪已经成为困境中中小企业的普遍选择。1-5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460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137万人。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2亿人,比去年同期减少5400万人。更令人担心的是,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文化旅游业、社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受疫情影响大、恢复慢,对就业影响比较大。2019年底,一产就业占25.1%,二产就业占27.5%,三产就业占47.4%,在第三产业缓慢复苏的大背景下,就业压力不容小觑。
人民网:抗击疫情以来,围绕推进复工复产和助企纾困,特别是针对中小微企业,国家精准有力及时地推出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普惠金融等政策。如何看待这些政策的实施进展和落地效果?
张竞强:为应对疫情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及时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力度大、覆盖面广、可操作性强,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在各项政策中,减税降费满意度最高,企业获得感最强。2016年以来,国家实施一系列放水养鱼政策,5年来累计为市场主体减税降费7.5万亿元,降低了企业负担,增加了企业积累,为企业应对危机增加了物资储备。
普惠金融政策,获得小微企业普遍点赞。普惠金融政策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可得性,近2000万户小微企业受益,同时还降低了融资成本,平均贷款利率为6.82%。虽然普惠金融目前从范围、规模和深度还远远不能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但是普惠金融却从体制机制上解决了商业银行敢贷、愿贷、能贷的问题,突破了大银行不能给小微企业贷款的障碍,广大小微企业从中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
人民网:对于落实支持创投基金发展的税收政策,您有哪些建议?
张竞强:建议取消增值税,避免重复纳税。目前创投企业减持的投资企业的股票所得收益需缴约6.4%的增值税及附加,这是在投资收益应缴纳所得税之外的加征税项。由于创投企业大多采用合伙制,无生产经营活动,抵扣项很少,计征的增值税实质即所得税,造成重复征税。
其次,建议税收优惠与投资期限挂钩。投资期限越长、税率越低,鼓励长期投资。
第三,建议允许创投机构向税务主管机关自行申报项目损失,也可允许创投企业聘请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或律师事务所,提供专业的鉴证报告,经税务主管机关认可后,可作为创投机构确认股权损失的合法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