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民生原创手记网评视频图片国内国际体育文娱专题
多地楼市新政剑指假离婚 你要婚姻还是要房子?
2020-07-25 16:31:07
来源:人民网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买房故,二者皆可抛。”现实中,部分人为了有买房名额或者办理买房贷款优惠“假离婚”。

最近,这个“漏洞”正在被补上。多地出台的楼市调控新政,纷纷剑指“假离婚”,小心被房子和爱情双双抛弃了。

限制“假离婚”!南京楼市政策抄作业

23日凌晨,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支持刚性购房需求,完善住房限购政策,夫妻离异的,任何一方自离异之日起2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

“离婚预约的长队要被腰斩了。”有网友表示,不管黑猫白猫,能堵住离婚购房的漏洞就是好猫,“南京这次作业抄得好!”

资料图:南京一家楼盘,置业顾问向看房人进行讲解。朱晓颖 摄

在限制“假离婚”这一点上,南京的措施与深圳日前开始实施的政策“异曲同工”。

但,深圳的政策更“狠”一点。深圳明确,购房之日前3年内有一次以上离婚记录的,其拥有的住房套数按购房之日前3年历次离异时家庭总套数之和计算,即追溯3年内所有离婚记录。

“假离婚?不是有证的吗!”有网友问。

“法律角度没有假离婚!”有律师表示,“假离婚”人士都“太傻太天真”,只要双方在民政部门办理了离婚登记,不管是什么目的,法律上双方就已经属于真离婚了。即使双方签署了“假离婚说明”、“承诺复婚文件”也没用,都不能达到强制对方跟自己复婚,或者撤销原离婚登记的作用。

“父母为了买房假离婚,如今离婚十几年了。”不少人表示,身边有为买房假离婚的,后来变成真离婚,其中一方往往追悔莫及。

多地楼市新政打击“假落户”、“假人才”

从最近的楼市政策看,放出的“猫”不止抓“假离婚”。“主要集中在打击三假:‘假离婚、假落户、假人才’”,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

7月15日,深圳住建局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对深圳户籍人口出台了限购的内容。

“深户居民家庭、成年单身人士(含离异)须在本市落户满3年,且能提供购房之日前在本市连续缴纳36个月及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方可购买商品住房。”

资料图:航拍深圳。中新社记者 陈文 摄

“上半年深圳出现了一些抢房现象,新政有助于打击借落户来炒房的行为。”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向中新网表示,随着落户人口的增多,深圳等地供求矛盾在增大,必须通过政策调控来缓解矛盾。

“不只南京和深圳,杭州等城市也出了类似收紧政策,即对于本地户籍人口的购房也设定相应的社保个税缴纳条件。”严跃进说,“这在一些供求矛盾比较大、房源相对紧俏的城市是比较适用的。”

杭州放出的“猫”抓住的不止一只“耗子”。除了打击“假落户”炒房,杭州7月2日发布的文件还规定,人才优先所购房屋限售5年,以打击“假人才”炒房的行为。

严跃进认为,类似限售政策,在既有人才政策的同时,打了一个补丁,有助于防范借人才政策来炒房的行为,进一步促进住房交易市场的稳定。

7月份已有七地出新政,更多地方会跟进?

不同于上半年给楼市“掐人中”,随着“万人摇”“新盘价格倒挂”“豪宅秒光”“天价喝茶费”等楼市热搜的出现,7月份以来,诸多城市发布了不同力度的楼市收紧政策。

“从这一轮收紧调控的城市看,大部分都属于房价明显上涨的城市。”张大伟表示,“南京在6月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上涨1%,二手房环比上涨0.5%;杭州新建住宅环比上涨1.2%,二手房环比上涨1%;深圳二手房上涨1.9%。”

资料图:杭州某住宅楼。 郭其钰 摄

除了杭州、深圳、南京,东莞分别在7月2日和15日发文,对商品住房销售价格、销售监管等作出指导,并宣布将定期发布网签房价,提高房价透明度。

7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宣布停止向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缴存职工家庭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7月13日,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发布关于在全市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7月6日,宁波升级楼市调控,扩大限购范围。

“政策的收紧还是具有很强导向的,至少说明房价没有萧条,但房价炒作导致市场预期不稳,就会有调整。”严跃进认为,这时候要敬畏政策,调控后房价后续会平稳一点。

多地新政策已经落地,更多地方的下一波政策还会远吗?

在张大伟看来,这一轮调控预计还有更多城市会落地。“包括成都等城市预计后续加码调控的可能性都非常大。这一轮调控,预计有超过15个城市会发布不同力度的收紧政策。”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浙江省文明办网示范单位
网站备案:
浙ICP备0603712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绍兴公安网络警察服务平台
主办 浙新办[2006]2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40074
举报邮箱: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