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牛鼻子”工作,上海陆续上线一批“一网统管”场景应用。今天上午,上海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副书记、市住建委主任黄永平接受新民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市住建委持续发力,升级优化网格化管理平台,筑牢“一网统管”的底座,为基层“高效处置一件事”提供管理工具,不断提高城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系统派单提升响应速度
7月14日,暴雨,上午10时15分,市民李志林上报信息:在虹古路377弄7号新纺新村内,虹古幼儿园下水道堵塞,导致小区内道路积水;距离小区最近的荣嬿娜接收信息后,立即赶到现场查看,发现案件情况属实,第一时间立案,并上传至“一网统管”系统,请求派遣相关工作人员处置;10时43分,下水道堵塞处理完毕。从立案到完成处置,前后不到半小时。
“通过‘一网统管’系统,防汛、房管、物业等不同部门都可以查看相关信息,各部门人员不用再重复劳动,大家的响应、处置效率大幅提升。”黄永平表示,市住建委紧紧围绕“应用为要、管用为王”的原则,聚焦城市管理高频多发的难题顽症,通过梳理、再造业务流程,探索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开发了一批应用场景,初步实现了实战管用的目标。
消除安全隐患。针对玻璃幕墙的安全监管,归纳风险因子,研发智能算法,通过后台演算及时推送可能存在隐患的楼宇;深基坑施工安全监管系统运行以来,已监管了113个工地,及时预警并排险11次。
破解难题顽症。针对渣土管理“三跨”难题,最新应用场景根据车辆运行轨迹、卸点审批等管理数据,通过系统运算,及时发现非法卸土点;平台通过系统派单,及时联动城管、公安、绿化市容等部门,成功截获了非法倾卸渣土的车辆。
提升管理效能。上海第一时间上线防控工作应用场景,通过系统自动处理多渠道数据源,利用政务微信核实、统计、报送;增加网格派单、自动派单功能后,超过三分之一的工单由人工派单转为系统派单,释放大量劳动力。
加快数据汇聚和系统集成
黄永平介绍,上海正加快数据汇聚和系统集成,通过城市管理主题数据库建设,已集成了100多个数据项,包括1500多万个城市部件、约2.7万公里地下管线、4000多个建设工地、1.4万多个住宅小区、3000多处历保建筑、1.2万多栋玻璃幕墙和实时的城管执法车辆、网格巡逻人员等数据,通过地图汇聚的方式,实现了可视化、便捷化、标准化的共享和交互。
同时,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保障、城市安全、城市活力六个维度,建设城市生命体征监管系统,已形成73个一级指标、183个二级指标的整体架构。
上海已完成市、区、街镇三级标准基础平台1.0版开发,在市政务云上全部开通,建立共享开放的基础平台。各区、各街镇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通过调用接口和服务的方式,开发个性化应用。其中,街镇网格化管理平台是“一网统管”基层城运平台,在传统城市管理的基础上,逐步纳入综治、市场监管、110非警务以及12345投诉内容,形成了基层综合执法和联勤联动的新机制。
“一网统管”还完善了责任网格的划分,综合管理、执法、作业、服务等资源,实现“多格合一”,推动处置力量配置到位,实现管理、执法、作业等业务的轻便应用和联勤联动。以政务微信为唯一入口,实时采集信息,客观全面地反映各单位的作业情况。政务微信日均处置案件已超4万件。
升级完善城市管理闭环
目前,上海“一网统管”已经上线8个智能应用场景,包括基坑安全监管、幕墙安全监管、违法建筑治理、历史建筑保护等,以及重点区域管理、疫情防控的智能应用专题。
“今年,上海还将上线工地管理、渣土管理等多个应用场景。”黄永平表示,在“一网统管”的大格局下,上海还将持续推动“1+3+N”的城市管理网格化信息系统的建设,不断升级完善“动态感知敏锐、任务生成智能、指令派发扁平、承接处置高效、评估考核科学”的城市管理闭环。
同时,上海将加快开发城市管理网格化信息系统2.0版,尽快实现“1+3+N”系统在区和街镇层面的落地应用;继续聚焦城市运行风险、群众关注热点和容易反复出现的问题,研发上线“住宅电梯安全监管”“高空坠物风险防控”等一批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