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民生原创手记网评视频图片国内国际体育文娱专题
陈李翔:在线职业培训中暴露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2020-07-20 17:42:27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7月20日电 (记者何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育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选择。为了探讨当前在线教育的发展态势、发展瓶颈以及解决之道,助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融合应用,人民网于7月17日通过在线通系统举办线上“教育思享汇·在线教育发展对策研讨会”,以“疫情下在线教育行业如何‘进化’与‘突围’”为主题,邀请行业学会会长、重量级专家、在线教育企业代表“云”端相聚,为在线教育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原书记陈李翔表示,疫情防控下,在线教育因自身特点得以快速发展。人社部推出的315工程是国家提倡的技能提升行动。两者相结合,使得在复工复产过程中,在线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线职业培训是一个较特殊的领域,相较其他学习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大规模在线学习的实践过程当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去解决它。”

“在需要学习方式变革过程当中,应该主张一种什么样的学习过程?”陈李翔指出,在线学习最重要的特征是自主学习,而现在大多数平台所提供的课程仍然是把线下的课堂搬到了线上空间,对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并没有特别大的突破。线上学习并不能完全复制线下学习的过程,学习效果相应的也是有差距的。

“在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下,我们应该动员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来研究在线学习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所产生的一些新的特点,以及我们在资源、内容、课程、师资方面应该加强的各个方面。”

据了解,线上的职业培训的参与者中最重要的需求者是用人方,不仅仅是学习者参与进来就可以完成学习的过程,必须要让用人方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才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个学习的过程。

到目前为止,用人方的工作需求在线上的表现方式目前还不是特别理想,某种意义上讲,目前在线职业培训的学习者多少有点盲人摸象。陈李翔认为,“职教线上培训需要着重去研究如何让企业作为主要用人方,把用工需求、工作需求、工作方式、工作过程、如何有效的在线上呈现出来,并且跟院校的学习课程相融合,这可能是下一步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众所周知,职业培训本身必须由两部分构成,除了一般意义上讲的理论性、知识性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实践技能的训练。除了一些职业本身跟信息技术相联系可以在线上完成实训,其他绝大多数职业课程在当前阶段无法完成线上学习、线上实训。

陈李翔表示,“目前实训方式在线上学习环境下,如何能够得到加强,这是在线职业培训面临比较大的困境。目前我们还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件事。”

目前,在线学习平台上,大多数课程的基本授课模式就是一个人面对一个屏幕、面对一个镜头,加入一些PPT后,就在那滔滔不绝地讲。

“在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后,现有的资源聚集模式还不能适应现有的在线学习平台的发展。一个是量的问题,一个是适应性的问题。”

陈李翔认为,一方面是规模问题,现有的职业培训项目,实际上是非常广泛的,但是能够提供线上学习的课程是比较少的,特别是与用人单位直接需求相联系的培训课程是非常少的,平台建设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另一方面,线上实训资源的开发和线下实训资源的融合是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据了解,在线职业培训师资力量目前远远无法达到需求。一是很多老师还不太适应在虚拟空间里授课的技能,表示面对空气讲课跟平时还是很不一样的,加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的不一样,两相叠加就会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

“如何更好地引导院校的老师、培训的讲师,能够学习在线授课的技能,这是师资培训当中非常重要的一步。”陈李翔特别指出,在线培训要跟实训相连,需要在讲授知识型课程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工作现场的技能操作规则,但从内容层面来讲,现在很多教师还不具备相应的能力。

“在线职业培训过程当中,我们即使说没有动手的实际动作,但是我们能不能在学习过程当中领会到工作操作的一些基本规则,特别是那些在动作方面具有特别规则的部分,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是不是也可以传授?这可能是在线培训质量提高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对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浙江省文明办网示范单位
网站备案:
浙ICP备0603712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绍兴公安网络警察服务平台
主办 浙新办[2006]2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40074
举报邮箱: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