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民生原创手记网评视频图片国内国际体育文娱专题
北京五校联合发布高考招生信息 今年全面取消专业级差
2020-07-22 17:36:30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7月22日电(李依环)近期,2020年全国高考成绩将陆续发布,志愿填报工作也将正式启动。日前,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五所高校联合发布2020年高招政策,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最新招考信息。

据悉,今年,这五所高校在录取时全部不再设置专业志愿间分数级差,按分数优先的原则由高到低进行专业录取,进一步让考生减少志愿填报风险。同时,五所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陆续出台重要举措,持续加强新兴学科布局。

北京交通大学:招生规模基本稳定 成立詹天佑学院

据介绍,2020年,北京交通大学招生政策及招生规模基本保持稳定,学科实力显著提升。今年学校本科招生规模4200人,其中北京校区3600人,威海校区600人。此外,学校调档比例一般为100%,根据各省生源情况可适当调整。对于平行志愿条件下,报考北交大且专业服从调剂的考生,学校继续承诺提档不退档。

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北交大成立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体学院——詹天佑学院,对拔尖人才进行特区式培养,旨在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开展未来科学家和未来技术领军人才的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该学院实施八年一贯制本研连读的“3+5”培养模式。前三年为本科阶段学习,第四年获得本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同时开始研究生阶段课程的学习并完成本科毕业设计。通过五年时间获得本校博士学位。

北京科技大学:拟招本科生3450人 材料高精尖班首次招生

北京科技大学2020年在全国计划招收3450人,整体保持稳定。此外,为进一步优化调整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学校调整冶金工程和矿业类普通批次计划分别集中在4个省份招生。学校取消专业极差,继续执行转专业零门槛政策,继续保持大类招生的稳定性和科学性。

据悉,除理科试验班、工科试验班、材料国际班、黄昆英才班等精英人才培养项目外,北科大材料高精尖班(本硕博八年制)今年首次招生,计划全国范围内招收30名学生。材料高精尖班采用本硕博八年制贯通培养模式,采用知名教授一对一师徒培养模式,学生科深度参与国家重大项目以及前沿探索研究,旨在培养材料领域战略领军人才。

北京邮电大学:招生计划保持在3680人 新增人工智能大类招生

2020年,北京邮电大学本科招生总计划保持在3680人,各省份招生计划和去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今年学校将继续深化大类招生和培养模式,除往年招生专业大类外,将增加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工商管理类等大类。

据介绍,北京邮电大学坚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双一流”学科建设,今年继续加强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布局,组建人工智能学院。此外,北邮设有 “叶培大创新创业学院”,信通、计算机、网络空间安全等学院也分别开设“英才班”或“实验班”,旨在聚焦新技术发展方向,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北京林业大学:计划招生3400人 设计学类专业统考成绩要求降低

有关负责人介绍,北京林业大学今年各省分省分专业计划和往年保持稳定,仍为3400人。设计学类专业统考成绩要求降低,考生须达到所在省份美术类专业统考本科合格线且不低于所在省专业统考总分的70%。面向北京,新增农林经济管理(梁希实验班)专业投放,计划为2人。

目前,学校设有梁希实验班、国家理科基地、创新实验班等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国家理科基地班实行“本-硕-博分流连读制”、“科研导师制”,学生深造率高;梁希实验班设有林学与森保、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木工与林化、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农林经济管理5个,有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保研指标和奖助学金指标单列,在高年级为每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工作。

北京化工大学:招生规模保持在3850 新增第二学位计划30人

据介绍,北京化工大学今年招生政策主要有“两不变、两增加、一调整”。第一个“不变”是本科招生计划维持3850人不变,“增加”是新增第二学位计划30人。第二个“不变”是保持两个工科和一个理科试验班招生不变,“增加”是新增人工智能专业。同时,今年录取规则有调整,取消了录取中的专业级差,按考生投档成绩由高到低进行专业录取。

2020年,北化工针对本科招生专业实施13个大类招生,最大程度满足学生专业需求,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学习兴趣,理性选择自己喜爱学科,打造“通识+专业”独具特色的北化人才培养理念。此外,该校今年新增人工智能专业,面向前沿高新技术,培养学科基础厚、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工智能领域专门人才,今年按专业(非大类)进行招生。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浙江省文明办网示范单位
网站备案:
浙ICP备0603712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绍兴公安网络警察服务平台
主办 浙新办[2006]2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40074
举报邮箱: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