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下午,家在湖南耒阳同仁村的钟芳蓉收到一份礼物:一本带有樊锦诗签名的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一个笔记本,一枝钢笔,一封由出版社代笔、以樊锦诗名义发出的信。
送来的信中写道,“希望在未来求学期间,能够抱定宗旨,不忘初心,做胸怀天下的新青年。”
今年夏天,这位留守女孩儿高考考出676分,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她说,正是受现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的樊锦诗影响,自己才确定兴趣并报考此专业。
钟芳蓉的专业选择在网络被热议。有人认为,作为一名留守家庭的孩子,钟芳蓉应该报考金融、计算机等“赚钱的专业”,“穷人家的孩子不要去学什么当诗人……等有钱有闲了可以把考古当个爱好。”
她的父母看到了这些议论,开始对女儿前途担忧。他们听人说,北大考古专业很多学生是调剂过去的,且工作辛苦,担心女儿的选择是否合适。夫妇俩希望,女儿的班主任能说服她改专业。
钟芳蓉的班主任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他曾劝钟芳蓉选专业不要冲动,“你是家里的老大,家里父母还要靠你,你要改变家庭的状况。”并列出10个专业供她选择。
钟芳蓉心里的第一选择为元培学院,考入元培学院的学生可在一年后重新选专业,但她担心自己分数不够,未报考。而对后面列出的工商管理、经济学等专业,钟芳蓉表示不感兴趣。
她对班主任说,自己喜欢这个专业,北大考古专业排名靠前,毕业后可以当教授,也可以去博物馆任职,让班主任不要担心自己就业的问题。
面对外界和亲人的质疑,钟芳蓉也曾动摇过。她怀疑自己像某些网友所说,是否真的喜欢考古专业,思量一番,最终决定坚持初衷。父母最终尊重女儿的想法,“只要她开心就好。”父亲钟元位说。
在钟芳蓉的妈妈看来,女儿对金钱看得比较轻,不爱攀比,不讲究吃穿。钟芳蓉说,钱很重要,但对物质渴望度不高。
而在校长罗湘云看来,钟芳蓉安静内敛,很适合做研究。罗湘云希望学生不要为钱所困,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有学生在清华读博士,他鼓励学生专心做研究,如果缺钱,可以向他求助。
钟芳蓉没想到,自己报考考古专业会引起如此大争议。在她看来,根据自我兴趣选择考古专业,“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名声突然而来,70岁的奶奶笑得合不拢嘴,手抱20多斤的大西瓜款待前来的客人。媒体电话不断,她无奈将手机调成飞行模式,有电视台请她做节目,被她婉拒。8月3日,4家电视台来到她家,希望能采访她,她闭门在屋,拒绝露面。
得知女儿高考成绩时,钟元位正在广东江门一家家具厂宿舍休息。起初,他有些不敢相信,连问老师是不是真的,眼睛随即湿了。钟芳蓉的妈妈在深圳一家医院做导医,得知喜讯,很快赶回了家。钟元位买了6箱烟花,2串鞭炮,去学校向老师道谢。
尽管钟芳蓉一直在学校成绩名列前茅,但钟元位没敢奢望女儿考上北大。女儿读初中前,他还不知道清华北大,更不知道一本、二本,对女儿最大的期望是能考上大学。
在妈妈眼里,女儿要强,小时候和表妹一起去别人家摘黄花菜挣钱,表妹摘得多,钟芳蓉因此被奶奶批评偷懒,第二天,钟芳蓉卖力摘了很多。钟芳蓉知道父母的辛苦。她说,自己很早就明白,读书是唯一的出路。
钟芳蓉放假很少学习,她喜欢看纪录片、小说,也爱二次元漫画、打游戏。她说,自己虽是留守女孩,但和父母在家的同学没有区别,很多人一提到留守学生,普遍认为很穷,信息闭塞,甚至连手机都没有,“这是偏见。”
8月3日下午,正源中学的第一个北大毕业生攀军来到钟芳蓉家。2012年,出于兴趣,攀军考取北大药物化学专业,当时,也有很多人不解,认为他应选更加热门的经管专业,那时,为了躲避媒体采访和周围人指责的声音,他常常躲起来。
钟芳蓉也收到了来自考古界的鼓励和祝福。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10余家考古单位联动,向钟芳蓉赠送考古书籍和相关文创产品。钟芳蓉在微博账号对很多人的关心表达感谢,北京大学官方微博勉励钟芳蓉寻根求真,在书斋学理论,去田野求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