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下,高品位的石英砂,泛着银白亮光。
这里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银滩,面积达38平方公里,有“天下第一滩”之誉。
游客来北海,所有人都逛银滩,却少有人关心沙虫。更不了解,这种不起眼的小虫,竟与北海的美、北海生态,息息相关。
挖沙虫,岂能用高压水枪!
说“沙虫”,要先熟悉它的家——“滩涂”。
表面看,滩涂主要是泥沙和海水。翻开来看,你会发现,这里栖息着螺、贝、沙蟹等大量底栖动物,还有无数藻类、微生物等。它们相互依存,形成独特生态系统。
北海滩涂底栖动物中,沙虫颇受追捧。北海沙虫,是地理保护标志产品,营养价值高,人称“海人参”。新鲜沙虫,80元左右一斤。质量好的干沙虫,每斤能卖上千元。挖沙虫,是当地渔民祖辈谋生的路子。
北海适合挖沙虫的滩涂,主要集中在银海区银滩镇白虎头村、龙潭村,福成镇竹林村。仅在银海区,就有3万多户渔民靠挖沙虫为生。
千百年来,人和沙虫共生。“趁退潮三四个小时,背上锄头和竹篓,赤脚穿过红树林,一旦发现沙虫打出来的小洞,马上用锄头跟沙虫抢速度,赶在它逃跑之前截断退路。”银滩镇下村村民张愈毅家里世代挖沙虫。他说,手工挖效益低,但只向下挖沙70厘米左右,对滩涂没有破坏性,他还会把小沙虫扔回沙滩。
然而,前些年,部分渔民想挣快钱,开始使用高压水枪挖沙虫,打破了滩涂宁静。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邓培燎介绍,相比手工方式,高压水枪效率高,但后患极多。
那几年,高压水枪冲出的一个个大坑,一米多深,被海水携带的沙子掩盖后,人眼看不出,走过就会陷进去,给赶海人造成危险。这些坑对滩涂生态也影响严重。水枪激射的水柱,能把沙虫、沙蟹幼虫打死,地下微生物、藻类等被翻到地面,暴晒而亡。由于生存环境遭到破坏,那几年沙虫资源锐减。大量泥浆污水,也破坏了银滩景区天然浴场水质。
竭泽而渔的方式,严重破坏了滩涂生态链。不加治理,何以向子孙后代交代?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出台文件,将“使用高压水枪进行捕捞作业”列入禁止使用的捕捞方法。2016年8月23日,北海检察机关首次对高压水枪非法捕捞沙虫人员提起公诉,2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1年5个月。
这次审判,载入北海史册。它是广西首例因使用高压水枪捕捞沙虫而被审判的案件。一夜之间,北海滩涂似乎安静了许多。
然而还是有人心存侥幸、铤而走险。2018年12月23日晚8时许,白虎头村滩涂上,一群人趁着夜色,使用高压水枪挖沙虫。银滩管委会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大队教导员董金平接到举报后,立即带人前往。
听到滩涂上机器轰鸣,董金平毫不犹豫冲了过去。30多名违法捕捞人员准备逃往冯家江航道中。见执法人员人数少,他们竟操起铁锹、木棍冲了过来。后背一阵剧痛,董金平伸手一摸,满手是血,但他没有后退。幸好,增援的执法队员和公安干警及时赶到。
是的,保护沙虫,没有退路可言。北海决定,一抓到底,绝不手软!而今,高压水枪挖沙虫现象,已在北海绝迹。
这只是滩涂保护一个缩影。
相比高压水枪挖沙虫,有一种叫鱼箔的捕捞方式,对生态危害更严重。鱼箔,由长带形渔网、插杆、网囊或篓等组成,一般高5米,宽数百米。非法捕捞人员趁半夜退潮,在滩涂上打桩,桩上拉网。涨潮时,海水没过渔箔,鱼虾随潮水往岸边游。退潮时,渔箔便会将鱼虾全部拦下。因网目尺寸小,这种捕捞方式对海洋生物生存造成很大影响。
“由于捕捞‘收获’大、见效快,鱼箔捕捞一度十分猖獗。”邓培燎说。2018年6月开始,银海区严厉打击鱼箔捕捞,经过半年多整治,滩涂上渔箔被清除干净。这一困扰滩涂10余年之久的非法捕捞方式,终于得到有效治理。
慢慢地,北海滩涂,恢复了安宁。
沙虫们,钻进钻出,给游人惊喜。
护滩涂,要盯岸边和城市!
“滩涂安宁,只是第一步。”
在北海市委书记王乃学看来,海洋生态是个系统,滩涂保护也是系统工程,要盯着岸边和城市。
有时候,生态威胁来自岸边。2016年下半年,有媒体曝光,北海下辖的合浦县境内公馆镇、闸口镇、白沙镇等乡镇海岸边上,留下一个个巨大的坑。附近道路被运石车压坏,村民出行难。
合浦属典型喀斯特地貌,石场放炮,把溶洞和石缝震大,导致大量虾塘出现漏洞,虾苗尽逃,渔民损失惨重。慢慢地,一些坑向海滩延伸,滩涂生态受到破坏,红树林和沙虫危在旦夕。
痛定思痛,壮士断腕。违规采石场、碎石场很快被拆除关闭,对矿坑的生态修复也随即展开。闸口镇新平村开始利用4个矿坑,探索发展滨海旅游休闲渔业。闸口镇、白沙镇和公馆镇10个采石场内,国家海洋四所利用矿坑进行生态水产养殖。“生态”二字,深入人心。
四周泥地种了花草树木,压烂的道路修缮一新。如今这些坑摇身一变,成了人们休闲垂钓、观光旅游、渔业体验的地方。
有时候,生态威胁来自城市。原因显而易见:城市水域污染,必将影响下游滩涂。
冯家江,自南而北穿城而过,是北海主城区最大水系。它上游连接鲤鱼地水库、铁路明渠和三江明渠,下游出海口直达金海湾红树林国家保护区和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
在冯家江大桥旁,记者看到,一条红色塑胶步道蜿蜒在草地和树木之中。步道一侧,是虾塘改造的人工生态池,另一侧是翠绿的红树林和清澈的冯家江。步道上,市民散步、聊天,享受碧水蓝天。
这般美丽的冯家江,原来曾是黑臭水体。
以前,冯家江主要污染源片区沿线共有363个排口。两岸近2000亩虾塘,24个养猪场。光养殖场每天污水排放,就达4.5万吨。
冯家江江水水质一度恶化,城市“绿肺”功能退化,出海口附近红树林和银滩,生态环境受到极大影响。2014年,银滩东区红树林,因受浒苔和团水虱侵害,出现局部死亡。
北海人意识到,江水如不及时治理,不止市区恶臭,还将毁掉银滩、毁掉红树林,而对生存环境要求苛刻、海洋生态环境的标志生物——沙虫,更难存活。
要修复生态,首先得治理污染。“冯家江湿地生态治理项目”启动了。北海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承接了这个项目。董事长万成仁介绍,项目在渠、库、江两岸埋设30公里截污管线,布置调蓄池收集雨水和污水,全部输送到红坎污水处理厂和北海首座再生水厂——大冠沙再生水厂进行深度处理。
项目完成后,每年将减少1650万吨污水排放、清除淤泥54万立方米。虾塘被清理后,每年将减少主要污染物1366万吨。届时,冯家江沿线污染源将有效消除。
目前,北海把冯家江流域划分为不同功能区。在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区,打造出的开放空间方便了市民游憩。一到傍晚,附近村民经常来到公园沿江滨步道散步。
“以前又脏又臭,现在水干净了,环境漂亮了,多了个散步的好地方。”曲湾村曲南队村民林广就感慨,江口的金海湾一带,沙滩红树林长势也变好了。
抓长久,须改变发展思路!
如今,北海人悟出了绿色发展的新思路:“银滩”二字,意味着景色之美;“滩涂”二字,暗含着生态和谐。要使景色、生态可持续,必须改变发展思路。
曾经,周边城市上了炼油、钢铁等大项目,北海也急于此道。“先把经济总量做大、财政做强”的声音,不绝于耳。环境为工业让路的想法,曾一度占据上风。
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考察。他指出,保护珍稀植物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
自此,“生态立市”定位,给北海长期以来的争论画上句号。
当年7月14日,北海印发《关于推进生态立市的行动方案》。方案提出,“零容忍”对待破坏生态行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北海的生态。
很快,北海对涠洲岛、沙滩、红树林等立法保护,划定海岸线300米控制线,在控制范围内临海一线未出让用地不得建设居住、工业仓储性质建筑;大力推进合浦采石场“天坑”生态修复;整治改造冯家江湿地,修复湿地生态系统;实施水环境治理三年攻坚战和南流江流域环境整治项目……
生态优势金不换,成为广泛共识。北海最大的优势,正是生态。这里海岸线长668.98公里,滩涂、港湾、河口众多。因为生态良好,布氏鲸时来造访、停留,北海成了“鲸城”。
思路一旦确定,往往意味着取舍和抉择。一个小渔港的改造,即说明了一点。
上世纪70年代,银滩尚未旅游开发。为了停船方便,渔民肩挑担扛,在银滩上挖出106亩小渔港。90年代后,污染问题出现。此外,它将银滩硬生生“砍”成两段,破坏了“滩长平”特点,改变了附近洋流走向,石英砂因失去海浪冲刷逐渐黯淡,一些景观和生态遭到破坏。
2019年10月,“银滩中区岸线生态整治修复工程”启动,迈出了改造小渔港、恢复银滩岸线生态的重要一步。
起初,渔民对小渔港改造十分抵触。如何解决?一方面,入户做思想工作,让渔民认识到,小渔港改造是造福子孙后代工程。另一方面,为渔民转产转业和渔船安置谋划后路。渔民可把渔船停到附近侨港渔港和电建渔港。愿意转产转业的渔民,根据意向,有的安置到银滩景区内经营遮阳伞出租业务等,有的引导他们一起成立海上摩托艇公司,为游客提供摩托艇娱乐服务。
这样一来,既解决了渔民“上岸”后就业问题,又解决了之前银滩景区内摩托艇违法经营问题,一举两得。有了渔民的支持,小渔港改造工作得以推进,银滩也变得更美。
如今,蓝天碧海,红树银沙,群鹭齐飞,沙虫肥美,红树林生机盎然。这背后,都写着定力二字。
为北海人民、为天下游客,打造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示范城市、宜居旅游城市,这是北海的方向。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北海正竭力把生态建设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