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民生原创手记网评视频图片国内国际体育文娱专题
霞浦的美丽事业
2020-07-22 16:52:30
来源:人民网

夕阳西下,晚霞映在海面,远看浮光跃金,如梦似幻。几条升起风帆的小船,从一排排竹木搭建的渔屋旁飘然驶过。远方的几座小岛,正沐浴在落日的余晖里,在海天一色的背景下,勾勒出一道朦胧而美丽的剪影。

  这里是霞浦,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霞,是朝阳或夕照的景观;浦,是江河入海的地方。霞浦县地处福建省东北部,隶属宁德市。这里依山靠海,风景好得让人称奇。自然资源也丰富,适合养殖紫菜、海带、大黄鱼等海产品。按常理说,这里的生活应该不会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无论是山民还是渔民,霞浦人一度还在温饱线上徘徊。

  直到有一天,一位名叫郑德雄的霞浦人,和他那些喜欢摄影的朋友们一起,给霞浦的旖旎风景拍了一组摄影作品,霞浦风光才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那金色的滩涂,优美的海岸线,残阳铺水、渔棹归帆的景致,让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与观光游客纷至沓来。

  霞浦,由此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

  一

  郑德雄的家乡长春镇大京村,是霞浦县东南沿海的一个小渔村,拥有一片迷人的海滩,那里的沙子雪白雪白的,吸收了一天的太阳热量,踩上去温暖而潮润。

  小时候,郑德雄放学之后,时常在这里与小伙伴们戏水玩沙,赶小海,挖蛤蜊,听涛声拍岸,看潮涨潮落,对家乡这片海充满了感情。每当夕阳西下,晚霞会把海面染成金黄色,远方归航的渔船悠悠驶来,宛如飘摇在亮晶晶的镜子里,这景色让郑德雄迷恋不已。长大之后,他爱上了摄影,到霞浦县城里从事商业摄影,把爱好与谋生结合在一起。200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一个摄影大赛上观摩获奖作品。其中一些作品拍摄的就是海滨风光,郑德雄左看右看,老觉得这还比不上家乡的景色呢。他突然有点心动:摄影我也会啊,我应该去拍一拍家乡的那片海,说不定也能获奖呢!

  想到这儿,郑德雄兴奋起来。他约上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始在霞浦海滩上四处踩点,寻找最佳的拍摄地点与拍摄时间。他们沿着海岸线徒步行走,越过一片片沙滩,翻过一块块礁崖,登高上坡,风来雨去。有时候为了捕捉一个最佳的光影效果,一等就是一整天。

  有一次,郑德雄看到一块峭壁的位置不错,想跳上去拍照,不料脚下一滑,“啪”地一声摔了下去。

  “德雄!德雄!”

  同伴们一阵惊呼,胆小的还闭上了眼睛。可不一会儿,山崖下传来回音:“我没事……”原来,下边是一片松软的沙滩,郑德雄并无大碍,只是在滚落过程中擦破一点皮。相机被他紧紧抱在怀里,他爬起身,顾不上拍掉身上的沙子,先打开相机看有没有受损。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漫山遍野地毯式的寻觅,郑德雄一行把霞浦海滩的拍摄点摸了个遍,也拍出了一幅幅漂亮的好作品。那照片上的霞浦真是美啊:蓝色的海水,金色的沙滩,种海带的竹竿依序林立,满载的渔船停泊在静静的港湾,赶海人背着沉甸甸的鱼篓,正走在金色的沙滩上……

  这批作品发表之后,果然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郑德雄和他的朋友们在各种摄影大赛上摘得一项又一项荣誉,霞浦的美名也传开了。一拨拨的摄影爱好者、观光旅游者纷纷来到霞浦,想看一看落日熔金、海天一色的人间胜景。正在扶贫开发路上奋力前行的霞浦县委、县政府,敏锐地意识到霞浦具有打造成旅游品牌的底子,紧紧抓住这个发展契机,很快便以“滩涂摄影”为主题,开发了一系列文化扶贫、旅游兴业的发展项目。

  于是,人们看到,霞浦县与《中国摄影》《大众摄影》杂志社联合举办的《霞浦:我心中的那片海》摄影艺术大赛启动了,国际摄影大赛与摄影文化旅游周活动也相继启动了……这些文化活动引起了国内外游客尤其是摄影爱好者的关注,霞浦的名气走出了国门。

  二

  霞浦火了,霞浦人的观念也在发生改变。祖祖辈辈辛勤劳作的滩涂,没想到有一天变成了聚宝盆,变成了广大摄影爱好者心心念念的取景地。在周末与节假日里,霞浦海滩的一些摄影点,挤得连三脚架都放不下。

  于是,一个新兴行业——导摄,在霞浦悄悄兴起。所谓导摄,就是当地人尤其是霞浦渔民,因为熟悉环境,专门为远道而来的客人提供接送、餐饮、住宿,以及摄影帮助的“一条龙”服务。

  王建设,就是这样一名导摄人。

  2018年国庆节期间,天还没有亮出鱼肚白,王建设就在霞浦县一家酒店门口等待约好的客人了。不到十分钟,一些带着三脚架、端着“长枪短炮”照相机的人员聚到车前,集合完毕。

  接上客人,王建设熟练地打着方向盘,朝郊区公路上奔驰。

  他的车上坐了五位摄影“发烧友”,都是趁着国庆小长假,特地坐飞机再转动车,来到这里摄影的。

  “现在去能有好位置吧?”有人问。

  “应该没问题。咱们动身早呢!”

  土生土长的王建设,出生在一户渔民家庭,祖祖辈辈风里浪里讨生活。王建设上完初中就辍学了,跟着长辈出海打鱼捞虾。后来他跑到县城里打工,又学会了开车,成为一名出租车司机。

  渐渐的,王建设发现,霞浦变了,自己的出租车上,常常上来一些外地人,有的肩上扛着铁架子,有的胸前挂着照相机,有的戴着遮阳帽、抱着太阳伞,一上车就往霞浦滩涂去。再一打听,原来都是去摄影的,霞浦早就名声在外了,过去见惯的海滩渔船都成宝贝了。

  王建设脑瓜灵活,马上就看到了商机。著名的风光摄影基地,该有多少人慕名而来啊,这些客人人生地不熟,既不熟悉霞浦的天气,也不了解霞浦的地形,得有人带着他们走,帮他们找摄影点。他细细一合计,就做了决定:家乡的情况我熟啊,导摄我也能干!

  第二天,王建设跑到一家导摄培训班报了名,从摄影知识学起——因为你要带人家去拍照片,自己就不能是个外行,什么选景、构图,什么光线、角度,统统都得了解。好在有初中的底子,学东西不困难,又有开车的手艺,没多久,王建设就出了“徒”。

  他先是开车“踩点”,摸清了特别火的几条拍摄线路,掌握了早晨傍晚的光线变幻。然后,他逐一熟悉那些最佳拍摄地点,以及与每个地点对应的最佳拍摄时间。王建设人细致,肯吃苦,很快成了有名的“王导摄”。

  几年下来,王建设干得风风火火。他想到村里还有一帮乡亲朋友,于是组建了一个专门为摄影人服务的导摄公司,拉上乡亲们一起挣钱致富。如今,霞浦的不少渔民仅靠导摄一项,就扔掉了贫困的帽子。

  为了助推霞浦旅游产业的发展,霞浦县委、县政府打造了一批观光拍摄点,尤其是修建了霞浦三沙光影栈道。这条长达二点三公里的光影栈道,沿着海岸线修建,设置了错层摄影平台、渔矶观景台等十二个地势高、便于摄影观光的平台,成为霞浦滩涂摄影的一大特色。因为,只有站在这些角度合适的制高点上,滩涂的线条、色块、光影之美,才能呈现得淋漓尽致。

  三

  这边摄影正忙得热热闹闹,那边又出了新鲜事:在远离海边滩涂的偏远山村,走出来一支农民油画队。

  2018年11月16日,第二届中国(福州)世界遗产主题文化博览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其中,一块印着“宁德霞浦农民油画作品展”的展位前围了一大堆人,几十幅洋溢着浓厚乡土气息的油画,还有十几位现场作画的农民,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这些油画作品全都出自霞浦县松港街道下村、长沙村的农民之手,内容多为山村常见的农具、村舍、山水、动物等,还有村民婚丧嫁娶、春种秋收的生活场景,画风朴实、景色优美,让人一见就生亲近之感。

  看着大家围着农民画啧啧赞叹,悄悄站在一旁的黄小红欣慰地笑了。

  2017年,黄小红被选派到霞浦县松港街道下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下村位置偏僻,山高地少,村民多以外出打工为生,村子空心化较严重。平时解决温饱还行,但村民精神生活匮乏,村子缺少活力。黄小红一到任,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她琢磨,得想个招,激发村子的内生动力,提高村民的文化热情。

  她有一些好朋友喜欢书画艺术,受这些朋友的启发,黄小红想,绘画成本不高,见效较快,可以从这里入手。松港街道辖区内的长沙村获得过“全国文明村”的称号,村内有座藏书四千余册、兼有书法绘画展览室的“长沙书苑”,是村民阅读学习、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经过黄小红协调,长沙村与下村结成“互帮互学对子”。因下村地处高山,长沙村在海滨滩涂,人们形象地把两个村叫做“山海联动”。

  2018年夏天,在黄小红等人的努力下,福建省商盟公益基金会、省雕刻艺术家协会多名会员来到长沙村、下村调研,与两村签订“文化脱贫工程”合作协议,以乡村文化建设助推农民脱贫。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教村民学油画。培训的主要对象是留守村中的贫困户、低保户。项目纯公益性,所需的学画材料和师资费用,分别由省商盟公益基金会、省雕刻艺术家协会资助。

  万事开头难。起初,听说要学画,村民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们这拿锄头的手,能画油画?”

  “可以试试看,学好了还能卖钱呢!”黄小红挨家挨户做动员。

  “真会有人来买画吗?”村民们半信半疑。

  “当然了,我们会搭桥铺路的。”

  不用去打工,还能学到画画的本领,在家就能赚钱,有些村民动心了。

  仅仅几个月,这项活动就取得显著的效果。不少村民参加完培训班后,好像一下子把心中埋藏多年的梦想给唤醒了。每天做完农活,他们就坐在画架前,画山、画水、画村庄,调动起几十年的生活积累,沉浸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身有残疾的村民詹庆生,变化最为明显。他干不了重活,平时无所事事,又爱喝酒,三天两头跑到小卖部赊酒喝,情绪消沉地过日子。一天,黄小红走进他的家,与半倚在竹椅上的詹庆生交谈:“老詹哥,不能这样过了,你得专心做些事情。”

  “唉,我能做什么呢?种田干不了,打工没人要!”

  “你可以学画画,学好了在家安心画,卖出去也有收入,日子慢慢就会好起来的。”黄小红苦口婆心。

  “是吗?”詹庆生坐直了身子,“我从来没画过,能学会?画好了真有人要?”

  “真的!只要用心学、用心画,到时候我们会来收的,你不知道,有些城里人就喜欢农民画的朴拙哩。”

  良言一句三冬暖。曾经心灰意冷的詹庆生眼里闪过一丝光。第二天,他走进农民画培训班,接过老师发下来的画笔、颜料,坐在了画板前。这不同于美术系的教学,老师简要讲了常识之后,就让大家自由发挥,放开想象力,而后再一一评点、修改。

  学了一段时间,詹庆生竟深深爱上了画画。凭借多年的生活底子,“天马行空”地想象,把自己的内心通过画笔展现出来,多好玩啊!此后根本不用人催促,他按时上课,尽情涂抹,回到家也不歇着,继续学,继续画。为此,他竟然把陪伴多年的酒瓶子扔了。

  黄小红也是说到做到,联系了一批热心公益的企业家,前来参观认购村民的画作,当场就卖出去不少。购买者纷纷表示:这些农民画,富有闽东特色,挂在民宿房间里,既是高雅的文化作品,又宣传了家乡的景观,还能帮助农民兄弟脱贫,真是一举数得啊!

  两年时间,农民画培训班已开办了十六期,培训农民二百多人,创作农民油画两千多幅,为贫困群众增收不少。由此,村民的心热了起来、手动了起来,绘画成为创造美好生活的一大推手。一位下村村民高兴地总结道:“拿起笔头、画出彩头、挣得票头、人有盼头!”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浙江省文明办网示范单位
网站备案:
浙ICP备0603712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绍兴公安网络警察服务平台
主办 浙新办[2006]2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40074
举报邮箱: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