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民生原创手记网评视频图片国内国际体育文娱专题
2020年全国高考今天开启 1071万学子迎来人生大考
2020-07-07 22:07:02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7月7日电 (郝孟佳 孙竞 )在延期一个月之后,2020年高考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帷幕。今天上午,1071万学子奔赴考场,迎接人生大考。这次高考也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一次有组织的集体性活动。

今年全国共设考点7000余个、考场40万个,安排监考及考务人员94.5万人。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等特殊形势,各地已提前14天对考生和考务人员进行日常体温测量和身体健康状况监测。各考点均按要求配备充足的防疫物资,设置了隔离考场、隔离设施。

记者今天早上在北京广渠门中学考点看到,现场对所有进入考点人员进行体温测量,37.3℃以下方可进入考点。同时,考点设置了凉棚和体温异常者复检室等,供待检人员做受检准备以及检测不合格人员短时休息调整使用。

7月7日, 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中学考点外 熊旭/摄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在此前的发布会上介绍,北京以往高考标准化考场每场考生人数是30人,今年降至每场20人。每个考点校增设1名由卫健部门或疾控机构安排的副主考,负责疫情防控常规工作和突发情况处置。

根据要求,各考点已在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指导下,对考点、考试场所、通道、区域、桌椅等进行清洁消毒。各考点有序组织考生离场,做到错时错峰、保持间距、避免拥挤。

7月7日,成都市第十二中学考点,考生在进入考场前测量体温。朱虹/摄

记者在成都市第十二中学考点看到,学校利用数个遮阳棚为学生搭建了排队区,并在区域两边放置了风扇,为学生降温。学生按照次序排队测温后,进入考场。

考试安全是高考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育部日前要求各地严格进行全流程检查,在试卷命制、印刷、运送、保管等考试工作环节实施一岗多控、人技联防,实现试卷运转环节全程无死角视频监控、无缝链接,确保试题试卷安全。今年,各地进一步加强考点入场管理,采取多种检测手段,防止高科技作弊工具进入考场,同时采取多证核对、人机比对等措施严防替考。

7月7日,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考务指挥中心,监控全市各考点情况。邹乐/摄

记者在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考务指挥中心看到,工作人员正在通过实时监控监测考场内情况。今年高考期间,重庆市开展网上巡查,选派专门人员通过市级国家教育考试考务指挥平台及电子监控系统,对全市各考点保密室、考场考风考纪进行实时监控、全程录像。

对7月高考部分地区将进入强降雨、洪涝、台风等多发期,各地细化了应对自然灾害的专项预案,确保未雨绸缪、有效处置。

根据气象部门预报分析,高考期间,武汉市将有新一轮较强降雨发生。武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根据2020年度渍水风险图和近期几场强降雨渍水情况,专门绘制了易渍水点与高考考点布置一张图,对58个考点进行风险分级。在系统应对的基础上,对高、中风险点强化了一点一策保障。今年该市首次所有考点配备有应急电源,确保极端天气下,考场照明、考点空调、听力播音、保密监控等重要负荷正常供电。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外,老师和家长送学子进考场。周雯/摄

在防暑降温方面,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0年高考防疫关键措施10条》提出,普通考场可使用分体空调或中央空调,备用隔离考场须使用分体空调。可使用自然通风、电风扇等设备加强通风。记者了解到,今年武汉所有考场都安装了空调,努力实现考场清凉化。

根据此前公布的时间安排,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部分省(区、市)由于考试科目设置不同,9日、10日也安排了部分考试科目。

7月7日,海南中学考点,考生在考场入口接受测温。王硕/摄

今年是海南新高考落地实施的第一年,采用“3+3”考试模式,考试不再分文理科,而是采用3门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政治、历史、地理、物理、生物、化学6门科目中任选3门)。高考时间安排也将从往年的3天,改为4天,从7月7日至10日。记者从海南中学考点了解到,不同于以往考生一个考场考完全程,今年的考生至少要跑4个考场。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将在固定考场,等级性选考科目则将在“流动”考场进行。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浙江省文明办网示范单位
网站备案:
浙ICP备0603712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绍兴公安网络警察服务平台
主办 浙新办[2006]2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40074
举报邮箱:zjsxnet@163.com